视频中心

视频中心

奋战60天|最大火电机组建设全速推进包头“绿色智慧电厂”即将崛起!
来源:emc全站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07 21:23:58    浏览:1次

  初冬的寒意,挡不住包头各大项目建设现场的热浪。近日,记者走进内蒙古能源集团包头喜桂图2×66万千瓦煤电项目施工现场,眼前一片繁忙景象。高耸的塔吊挥舞着巨臂,将庞大的钢结构件精准吊装;焊花四溅中,工人们在高空平台上紧张作业,铿锵的金属撞击声与机器的轰鸣声,共同奏响了一首火热的建设交响曲。

  “你看,那就是一号机组的锅炉钢架,已经‘长’到第三层了。”顺着项目土建负责人周福海手指的方向望去,两台机组庞大的锅炉钢铁骨架已初具规模,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雄伟。

  周福海介绍道,目前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基础施工已完成80%,锅炉钢架吊装过半,年底前这两座“钢铁巨人”就能到顶。在现场,记者看到作为电厂“净化器”的除尘器和“大烟囱”,其基础已牢牢扎根在地下,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,厂区道路等附属工程同步推进,建设节奏紧张有序。

  “我们这套机组的‘心脏’和‘神经’系统都充满了科技含量。”周福海指着图纸介绍,“它具备30%的深度调峰能力,锅炉采用低氨燃烧技术,即便不借助辅助燃料,也能在仅30%的低负荷下稳定运行,像一个反应敏捷的‘调节器’,能随时响应电网的波动。”不仅如此,机组还采用了带0号高加的“可调弹性回热”系统和分级省煤器技术,这些“独门绝技”共同作用,使其灵活调节能力远超常规机组,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均优于国家标准,为风能、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并网消纳提供了坚实的调峰保障。

  除了“内功”强劲,它还将拥有一个会“思考”的“智慧大脑”。“我们的目标,是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电厂。”周福海描绘了这样的蓝图: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,电厂运营将变得可预测、可控制、全流程自优化,最终实现“无人干预、少人值守”的智能化管理。

  届时,从燃料入场开始,智能管控系统就如同“火眼金睛”,能自动扫描并计算出煤堆体积,生成报表;庞大的堆取料机将在无人操作下自动完成作业,实现燃料从入场到入炉的全过程闭环管理。在环保方面,电厂实现了废水“零排放”的终极目标,其全脱硫废水处理系统采用“一体化预处理+高温旁路烟道蒸发”创新工艺,最终将所有废水浓缩蒸发,真正做到一滴不外排。

  “从项目落地之初,我们石拐区委、区政府举全区之力,保障项目的落地和建设。”石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孙博向记者介绍,“我们成立了11个专项工作组,从项目的手续办理到土地征拆等各个方面、各个环节,对项目进行全方位服务。”

  他进一步解释道,由于火电厂建设涉及铁路、水、电等众多复杂环节,区发展改革委专门指派了一名专职副主任进行专项对接,充当服务“中枢”,负责收集问题并协调转交给各职能部门解决,确保所有难题都能得到快速响应。正是这种“当年纳规、当年核准、当年开工”的“包头速度”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,营造了一流的环境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10月27日,喜桂图二期1×60万千瓦煤电项目已正式获得自治区能源局核准批复,标志着这一总投资达89.49亿元的能源集群项目全面落地。未来,一二期项目将协同推进。

  项目全面建成后,总装机容量将达192万千瓦,成为包头地区最大的火力电源点。预计年发电量约96亿千瓦时,可为包头市及周边提供年供汽900万吨、年供热量1500万吉焦(对应供热面积3750万平方米)的综合能源服务,在有效满足区域用热用汽需求的同时,为包头市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有力调峰保障。

  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包融媒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  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、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单位将及时处理。(电话)